2021/12/27

港台经验:台湾四大公投

又过了一个月,俺要写博客交作业了。一直以来,俺有个想法,想把港台的民主经验教训,传播给墙内读者,所以本博客的宗旨之一就定位为介绍港台经验。毕竟中国和港台使用的文字相同,文化也相近,对于墙内读者了解港台的民主发展叙事,障碍和困难会小很多。而且港台的民主发展受到中国巨大的影响(比如香港反送中运动和台湾太阳花学运),而且和中国的外部政治环境又息息相关(反送中运动后,美国对新疆集中营就更为关心,日本对台湾的关心也更加台面化),所以更应该介绍一下港台的情况

上周末港台进行了两次大型投票活动。其中之一就是台湾的四大公投台湾中选会官网链接在这

四大公投的内容

1. 主文:您是否同意核四啟封商轉發電?

这是一项关于台湾第四座核电站是否应该继续修建启用的公投。这个议题已经困扰台湾蓝绿两党20多年了。核四电站开工建设后不久,在2000年代封存中止续建。台湾之前有三座核电站,按照现计划,最后一个核电机组将于2025年退役关闭

2. 主文:你是否同意政府應全面禁止進口含有萊克多巴胺之乙型受體素豬隻之肉品、內臟及其相關產製品?

民进党政府于今年开始,允许含有一定剂量莱剂的猪肉进口台湾,这是一项关于是否维持政府开放进口莱猪的政策公投。而美国猪肉的生产标准是允许添加一定剂量的莱剂,所以,俺的观点是,其实受这项公投结果影响最大的,就是美猪在台湾的进口规则变动与否

3. 主文:你是否同意公民投票案公告成立後半年內,若該期間內遇有全國性選舉時,在符合公民投票法規定之情形下,公民投票應與該選舉同日舉行?

现行法律是规定,公投每2年举行一次,时间定在8月的第四个周六。这条公投是要规定,公投应该和大选捆绑,恢复之前的通行做法。

4. 主文:您是否同意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即北起觀音溪出海口,南至新屋溪出海口之海岸,及由上述海岸最低潮線往外平行延伸五公里之海域)

这条公投的目的是要废除一项政府现行政策。这项政策规定,要在系争水域扩建天然气接受设施,而此举会破坏相关水域藻礁。民进党政府在公投案提出后,提出了修改后的方案,即在原方案的基础上,把相关建设设施向外海推移一段距离,以此减少对藻礁的破坏

公投立场

国民党立法委员林为洲领衔提出了第二项公投,国民党时任主席兼立法委员江启臣领衔提出了第三项公投,作为在野党的国民党对另外两项公投也是取态同意。所以国民党的公投立场是四个同意。

而这四项公投目的都是推翻民进党政府的现行政策或民进党占多数的立法院制定的法律,所以自然而然,民进党的公投立场是四个不同意

公投结果

这四项公投结果【都是】否决。不同意票都高于同意票。不同意票比同意票高2.1%-5.2%不等。四项公投投票率都在约41%

这四项公投的基本内容网络上都有,墙内的知乎上也能搜到相关话题。俺做了一点简单的介绍,补充一下细节内容,接下去才是俺的思考

俺的点评

国民党机关算尽太聪明,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I. 几个月前,各种民调都显示,这四项公投,拟投同意票人数都大于拟投不同意票人数,特别是反莱猪公投这一项,同意方更是大幅抛离不同意方。在野的国民党由于在立法院占少数,在议会斗争这个途径,无法有效反对民进党的政策主张和法律制定,所以诉诸公投这种【直接民意】,想挑战民进党的既定政策和法律。结果事与愿违,大败而归。
而这四项政策主张,原本在社会上是有不小争议的,现在四项公投结果一出炉,非但么有改变民进党的现行政策,打击执政党的威望,反而增加了现行政策/法律的正当性,起到了为现行政策背书的反效果,事与国民党愿违。

II. 投票行为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行为,虽然民意调查中调查出的民意对投票结果有一定的预测性,但实际【投票率】更会影响最后投票结果的呈现,所以事先只关注民意调查结果,而不考虑其他因素,会大大增加预测投票结果失准的可能性。这次普遍认为,中间选民并未出来投票,参与投票的都是双方支持阵营的铁杆粉丝。四个议题的内容差别很大,但最后的投票数字缺十分接近,所以俺认为最后投票的选民,绝大多数并未对四项内容完全不同的公投做出区别对待,只是听从各自所属阵营的呼吁来投票,即要么四个都同意,要么四个都不同意
竞争对手的【选举工程】也会大幅影响民意走向,比如这次民进党政府从启动宣讲,正面迎战,到最后投票,才不过短短2个月,就把同意不同意双方的差距大幅缩小,核四公投在民意调查中甚至出现逆转
此外,【外在因素】有时也会影响投票行为。最典型的就是2019年的香港反送中运动,大幅影响了2020年初台湾大选的结果。考虑到几个月前的民意调查,国民党的主张受到更多台湾选民的认可,但最后投票结果却大相径庭。这已经是国民党连续两次在全台湾性的投票行动中,打烂一副好牌了。民进党政府成功的把对公投议题的选择,转换成对亲中亲美的决择,而中国国台办在投票前还不忘借公投议题批判民进党。所以,习呆呆领导的党国,是国民党的一个猪队友,是一个极佳的民进党催票机。

III. 国民党四大公投【捆绑】投票的策略,而不按照每个公投的具体性质做区别对待,无疑是放大了风险(收益)。最后被对手翻盘,可谓满盘皆输。此外,俺也很关注国民党的这次失败,对明年1月9日两个立法委员补选/罢免投票中的影响,以及国民党内部斗争的影响

公投不是一项好工具

就特定政治议题举行公民投票,和通常的选举,是很不一样的。
I. 公投是对【事】的决策行为,选民投票同意或反对某项公共政策。而选举,首先是对【人】的选择,选择某位候选人执掌某一项公权力。
通常而言,普通选民并【不】具有对公共政策的专业辨别能力,比如对富人加税还是减税,才能促进经济成长,这是一个专业的经济学议题。普通选民对这类专业议题既不具有专业知识,也很容易被政客忽悠,做出非理性选择,这时候把单一议题的决定权交给普通选民就比较危险了。
而选举中对人的选择则不一样了。
因为人类进化过程中,处于原始社会的时间很长(从南方古猿一直演化到智人,每个阶段的跨度都是“十几万年~几百万年”的数量级),而人类文明史却很短(也就几千年)。几千年的时间,【不】足以让大脑产生显著的进化。所以咱们的大脑,实际上还停留在原始社会阶段。 为啥大脑很擅长“人脸识别”捏?因为在原始社会中,同一部落的人需要相互协作,而不同部落之间经常会出现争斗。所以,【快速判断】某个人脸是“熟人 or 陌生人”,其表情是“高兴 or 愤怒”,这属于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缺少该技能的人,更不利于生存(更容易被淘汰掉);具备该技能的人,更有利于生存(其基因更能得到延续)。 同样的道理——原始社会中根本就【不】需要进行“两位数乘法”,所以“系统1”压根儿就【没有】去发展(演化)这种能力。
俺这里引用编程随想的一段博文,是要说明,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对【人】的识别能力经过了大自然的进化挑选,可以这么说,不需要花多少力气,就能对【人】的【一些】特质属性进行判断(编程随想的例子是指人脸),得出相对靠谱的结论,比如这位候选人本身是否靠谱,那么他提出的政策方案靠谱的可能性就大一点。所以说,普通选民在选【人】上会比选【事】上,更专业一点。

II. 虽然说选民对政治人物投票选举,但背后也还是有对其所宣传的政策的一次投票授权的意义,比如国民党候选人主张亲中,民进党候选人主张亲美,那么这也可以看成是对【事】的选择,但这个对【事】的选择和公投中对【事】的决策,还是很不一样的
公投中对【事】的选择,明面上是就【单一】事件进行公投,比如是否进口莱猪。而选举时,候选人端出的时一系列政纲,明面上是对【一组】事的选择,比如国民党比较亲中,不那么照顾性少数群体的利益,民进党比较亲美,比较照顾性少数群体的利益(此处理想化政党提出的一组政策只包含两个单一政策)。那么选民投票时,投给某一位候选人是对一组政策进行权衡后的结果。比如,某位台湾主张亲中的性少数选民,他在投票时需要考虑两个相互矛盾的政策选项,进行综合权衡。俺用一个现实的例子来说明
比如俺去商店购买一台冰箱,俺会考虑冰箱的体积大小,颜色款式,价格高低,制冷性能,诸如此类,这些性能参数可能不能完全满族俺的需要,甚至相互矛盾,但最终俺觉得买下哪台冰箱是对一组【事】的综合考量的结果。而对单一政策的选择,就好像是俺去买冰箱,俺就要挑选体积大的,至于耗不耗电,颜色是否好看,价格是否合算,统统不管。其中哪种选择更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更符合生活中现实的选择行为,已经一目了然了。

III. 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经验是专业分工。即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就好像政策的选择需要交给政客来做一样。把专业的政策议题交给选民直接决策,是【违反】专业分工这条人类发展的基本逻辑的。而选民更应该做的是,是对政客的政策决策做出事后问责。比如国民党把台湾经济搞坏了,选民就要用选票惩罚你,把你选下去。
俺再举这个冰箱的例子,比如这台冰箱买回家后,要么不制冷,要么噪音大,要么很耗电,总之最后体现出来的结果是某项或多项性能不满足需要,那么俺就要退货,甚至用脚投票,不再买该家商店的该类商品,换一个品牌或商店购买。
而就单一议题选民直接投票决策,就好比俺去了某家冰箱生产商那里,指令厂家修改某一项技术参数以达到俺的需求,也不管这项性能参数修改后,其他连带需要修改的性能参数及其效应为何,总之硬塞给你就对了。说到这里,读者不难发现,其荒谬性就体现出来了。
现实中,公投所确定的单一议题,背后牵连也是甚广。比如这次公投的莱猪议题,其牵涉到对美自由贸易问题,进而牵扯中美大国博弈。但公投主文确是标注为一项单一议题,即是否要进口莱猪。俺很怀疑,普通选民,会被表面上的主文所误导,看不清楚背后所牵扯范围之广,做出信息完全下的决策。(经过政党的选举工程,部分选民会看清其实背后并不简单)

总结

当然现实中的公投并不都如俺所举的例子那么夸张。比如就国家象征,国旗国歌进行公投,俺觉得这种议题的专业性很低,适合拿来全民公投。再比如选民随着选举工程的进行,不同利益团体/政党的宣讲,对特定政治议题的理解度也逐渐加深,渐渐的也【专业】起来,对特定议题的信息掌握更加完全,就一些专业性不是很强的议题进行【直接民主决策】,也未尝不可。但是,这样做的成本显然是很高的。
而代议制民主,把专业问题交给专业/职业人士去决策,能够降低这种非专业决策的成本。选民以较低成本/较高信息完全度选【人】/【一组事】,对政客决策行为进行制约,是一种比较平衡的决策模式。
所以俺认为,非必要【不】公投